火花与炙热的交锋——赵洋与布勒西安焊接团队的故事

接受Mosaic团队采访的老布勒们,但凡谈到自己的出身是焊工时,往往声音都会比其他同事小上一截。这是一个看似入门门槛非常低,但想要“露脸”可真是难上天的职业。

在布勒西安,偏就有这样一位焊工出身的员工,他的故事如同一曲交响乐奏响在三秦大地,既有技术的严谨,又有管理的智慧,更有生活的情趣。他,就是赵洋,布勒西安焊接专家兼焊接车间主管。

接下来……演奏开始!

不愿出头的中提琴

赵洋出身在陕西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家庭里,他的父亲是老一代工厂的维修员,镇子上有名的机械手、焊接工,通过勤勤恳恳的工作,努力维持着赵洋等几个孩子上学不断供。跟在父亲的后面,他从小就耳濡目染接触到了焊接行业,也会经常帮父亲打打下手,甚至偶尔厚着脸皮抢过焊枪想要在父亲面前比划两下。用他的话说,那时候心思很单纯,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也没有太多的想法,就是想以父亲为榜样,努力追赶,然后证明自己的价值,通过双手改善一下全家艰苦的生活环境。

可纯良的父亲却不这么看,在他的眼中,传统的焊工是一个正逐渐走向没落的职业,一份吃苦耐脏换来的勉强饭而已。天花板的不足封印住了他最看重的孩子的骄傲,这是老父亲每天深深的顾虑。咬咬牙,挤出全家最后的资金,老父亲带着所有的期盼,把赵洋送去了自动化焊接专业学习。老父亲时长叮嘱他:“要稳扎稳打,尽力了就行。”

传统焊接就像是乐团中的中提琴,虽说如涓涓流水,却容易让人忽略,些许有些向上不足以亢奋激情,向下亦不足以稳重踏实——前有自动化流水生产线的迭代,后有各种一体成型压铸工艺的更替,传统焊接行业的从业人数愈发缩减。尽管2011年便加入了布勒,但彼时的赵洋对于焊接也好,专业学习的焊接自动化也罢,总是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中,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抱着一种混一碗饭吃的想法,懵里懵懂的先工作了三年。”

赵洋与老员工交流焊接技术 赵洋与老员工交流焊接技术 赵洋与老员工交流焊接技术

婚姻好,转型早。赵洋的妻子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总是能帮助他打理好一切内务,并且对他工作给予了尽可能多的宽容与理解。这让他一度觉得人生的顶点不过如此。2014这一年,两人喜获麟子。身份的转变,一下实实在在体会到了当年自己父亲的不易。他咬咬牙,心态迅速做出了转变——要在行业里做出点名堂!理清头绪,给自己的人生奏响了第一个主调音符。

 

崭露头角的小提琴

2010年起,布勒西安陆续引入了各种早期的数字化设备。从最早期传统的手把焊开始,逐步向着更加专业化、细分化、特型特用的方向转变。最先知先觉的精英们嗅到了春风,选择另投新枝离开了布勒,而自觉逐渐脱离节拍难以维继的也大多都更庭改行。偌大一个生产车间里,中段水平的基层员工不断离去,最终只剩下了资历特别老且不愿再挪窝的老师傅,加上一群还称不上是老布勒的年轻基层员工,一时间青黄不接。

赵洋在准备焊接的工具 赵洋在准备焊接的工具 赵洋在准备焊接的工具

伴随着焊工行业的变化,是整个设备制造业的全面改革创新,客户对于布勒生产的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工艺、材料质性、性能需求等方面也在不断提升,这对焊接工艺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但因为布勒人才的陆续流失,加之生产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层出不穷,整个焊接生产班组面临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赵洋最喜欢的就是死磕:“如果搞不明白,那就认真的把每一种能够想到的可能性挨个尝试一遍,这样总能找到最优解吧!”光这样瞎琢磨还不够,更需要系统性的学习和锻炼。结合新学会的工艺知识,加上自己平时闲暇时间琢磨的经验,赵洋很快找到了诀窍,一个又一个攻克焊接作业难题。布勒的管理者们都很鼓励这种自学、自研性的尝试,给与了赵洋充分的挑战机会及相应的支持。渐渐地,焊接质量稳定且不断提升,他被拉上焊台表演技术的机会也越来越频繁。

弓弧上下腾挪之间,首席小提琴手终于完成了他的华尔兹独秀。

 

承上启下的圆号

转型走向管理岗,是赵洋之前做梦都没想到过的另一种可能性。

如果把整个西安分公司比喻为交响乐队,那生产部门更像是乐团的弦乐部,总有个别岗位在整个生产节拍上要起到关键性的尖兵作用,因而非常容易一枝独秀、万众瞩目;而管理支持部门则更像是管乐部门,承载整个公司的经营流转速度,稳定节拍和价值基调。夹在这两者之间的中层产线管理人员就像是乐团中的圆号手,干着承上启下的活,既要保证主调与副歌之间切换的顺畅,又要尽可能弱化自身的存在感,不能去替代“核心乐器”的发挥戏份。这份看似吃力又不讨好的工作,通常极少有基层员工愿意主动申请包揽。

在公司人才梯队培养和生产任务的双重需求下,敢试敢拼的赵洋迅速进入了遴选视野。在这位新一代布勒生力军的身上,看到了相比其他员工更坚定的主人翁精神,一种“赳赳老秦”不服输的拼劲。


面对突如其来的提拔,赵洋一开始却并不觉得是天降馅饼,而更多的是不解和不可置信。性格内敛的他在众人面前开口前,都需要先默想好一会,以整理好思绪和要点,现在让他来带领工人班子,着实有些难以把握……

刚接手管理岗位的赵洋憋着一股劲,对手下的要求那叫一个严格——不许犯一点错,更不许有一丁点的退意。但事与愿违,许多在他看来稀松平常的事情上却总是频繁出错,而他的手下更是满脸的叫天屈:“不行就是不行,不是多试几次就能有办法的,我不想要干瞎折腾的工作。”

赵洋与团队一起 赵洋与团队一起 赵洋与团队一起

好在这一困局迅速被经常下基层考察的总经理捕捉到了。她耐心的点拨他要多跟基层的员工交交心,又细心地为赵洋开具了一份阅读书目清单,发表自己的专业观点之前,要先听听别人的心声,去理解并尊重一下别人在这件事情上的努力和付出。

“和刘总一交流我才发现,她的知识储备量很大,许多我们认为只有老布勒才可能知道的知识尖角她都有所涉猎。而且她喜欢从前瞻性的视角来思考问题,给出的解决方案也很全面。”工作中赵洋最喜欢的就是听总经理跟他们分享管理案例,然后他会结合自身的管理现状来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并共同探讨剖析其中的关键要点。

顶级圆号大师的秘诀,在于使用细致缜密的手法来铺垫并引导出各个声部完成功能板块之间的节拍转换与情感衔接。低调、谦逊,但要跨界!赵洋的管理思维中柔性的元素在逐渐发育。“现在我对员工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劝他们‘多学习’,这也是刘总反复劝诫我时最常用的口头禅。还有就是相比具体的问题,我现在会更多是关注基层员工的心态。那个词叫什么来着——同理心!”

 

节拍入扣的定音鼓

伴随着赵洋被提升为管理岗,2017年至2020年期间布勒西安分公司的焊接生产线陆续迎来了焊接设备的升级更新,通过四个批次淘汰旧设备,布勒西安引进了21台全新的焊接设备和1台焊接机器人设备。对于焊接设备的选型我们采用了低飞溅脉冲焊接设备,最大可焊接电流400A,采用宾采尔水冷焊枪,保证焊接过程的稳定性和良好的焊缝外观,一元化焊接的参数设定以及碳钢和不锈钢焊接工艺电源使焊接过程控制更为精准,发那科的焊接机器人使产品效率更高,产品一致性更好。

赵洋与团队一起 赵洋与团队一起 赵洋与团队一起

在外行的眼中,焊工的工作似乎变得更加轻松简单,从最开始野蛮粗犷的“但凡有只手就能吃焊工饭”,到有了模拟数显时代的“有挂的人生火花带闪电”,再到数字时代的“按个启动按钮不就可以休息了”。但真正走过这条路的赵洋心里清楚得很:技术越尖端,能力需求也越不简单。

更换自动化设备后没多久,就在整个焊接班组觉得终于可以轻松一阵的时候,布勒西安接到了客户的紧急反馈。高方筛横梁设备备件失能的故障频发。从和传统的工艺瑕疵不同的是,每一件送回西安工厂的损坏件上的伤口并不完全相同,因而很难一眼之间就明确问题的本源。面对客户的催促和不满,这一事故给当时的西安售后团队带来极大的舆论及心里压力。大家伙心里都在嘀咕,八成是焊接工艺的那个犄角旮旯里产生的问题,但又无法实锤。

频发的问题立刻引起了公司的重视,刘总当即决定成立小组,联合生产、技术、质量三方组成联合小组,共同剖析这一问题,明确指示:“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快速分析并解决客户诉求。”

既然没有头绪,那就从所有可能开展的角度全面排查做起。作为焊接专家的他和质量、技术分析了大量的在图、在试、在库的产品样本,逐个检查、回溯并综合分析,将损坏件的焊缝与在库件进行了详细认真的反复对比,不放过蛛丝马迹。大量的分析汇总之后,大胆推测可能是焊接结构本身的问题,因此又把样本送去了检测中心进行详细的内部探伤分析,最终确认问题就出在焊接工艺的不稳定性上,一锤定音!

赵洋与团队一起 赵洋与团队一起 赵洋与团队一起

原来,尽管全面推行了数字化、自动化装备,但是彼时的西安团队对于焊接接口的具体处理方式,一线焊工的参数输入,无论是焊缝在水平向的位置,到具体的焊接次序,再到细节的参数调整,还有一些改善空间。尽管在传统工况的有限的使用条件下,细小误差倒也不至于导致故障的发生,因而并没有被定义为不合格。但在客户的极限应用工况下,原本只应该承受弯剪的横梁两端,会因动载荷的偏心惯性导致回转,因而发生扭转变形。而那些误差偏大的备件,则进一步放大了这种变形的发展趋势。扭转变形超过了焊缝初始缺陷的承载极限后,会迅速引发应力集中,导致焊缝迅速开裂、导致部件失能。

经历了这次事件,赵洋充分认识到了自身作为定音鼓的重要性——必须要带头把所有的关键工艺参数全部敲定,给出最佳解作为样板,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团队不会各处跑火车。赵洋亲自操刀,精心设计了多种专用工装夹具,减少人力夹持导致的不稳定性。经过严谨的力学分析和工艺改进,他联合IE部门重新设计并标准化了焊缝的诸般工艺参数,把焊缝的细节优化确认到位,然后将其编写进新的工艺参数准则中去。对于特殊受力的核心部件,他认真研究设计了预变形的前道处理工序,使之刚好能够与后道的焊接残留应力相抵消。对负责关键工艺岗位的焊工,赵洋也重新展开了多轮的水平考核,确保其对新工艺的熟练度和稳定性。此外他还加强了对特殊受力部件的检查机制,认真探伤、细致复查。最终,获得了客户的良好评价。

2021年,因公司精益改善优化,整个生产线对价值流重新做了定义和分析,工序节拍进行了合并、拆分、重组。其中一条线负责布勒的拳头产品高方筛稳定生产,而另一条线则作为弹性节拍生产,通过调节班次和工序、人员,给紧急生产任务留足产能。作为车间主管的赵洋,一方面需要向操作竖琴的高低弦那般精准排布每一位车间员工的工作时间计划,另一边也要考虑个人能力和产线需求的匹配,以此来最大化节拍的推进效率。用西安人力资源部经理叶婧晶的话来说:“看似稀松平常的梳理,背后牵涉到极强的协调力和执行力”。

西安布勒的生产线上,每一声焊花电弧丝丝入扣,每一个生产节拍稳健精准,领奏着布勒自动化的全新乐章。

 

撩动心弦的竖琴

赵洋对新入行的年轻焊工的三字口诀“稳、准、狠”,更加是严上加严。传统焊工行业,姿势要稳、眼光要准、胆子要狠,到了赵洋这里,他的口诀却变成了技能发挥要稳、技术指标要准、学习态度要狠。在他眼中,合格的焊工都是专业的竖琴手,精湛的技艺之外,要有对细节揣摩把控的敏感度。集万般变化于一手,心灵却要通透清澈,能守得住寂寞、稳得下心境。

赵洋主持布勒西安的晚会 赵洋主持布勒西安的晚会 赵洋主持布勒西安的晚会

表情不露声色的赵洋,其实藏着一颗守护自在的心。他喜欢在员工背后悄悄留心他们的心理活动,然后聆听年轻一代的具体需求,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给新员工开设基础的焊接知识课程,有成功经验的小年轻所敲定的经验参数被选入精准化指令定义,鼓励他们争强好胜。当大家都有所进展之后,赵洋又组织了布勒内部第二轮的培训大练兵,在公司内焊接产线之间组织焊工技能大比武,互相分享高阶经验。一整套激励组合拳下来,原先遇到问题就嗷嗷叫的几位新布勒,现在已经是见到问题就抢着尝试、主动分享的“老师傅”了,真正做到了技术稳、指标准、态度狠。

卸下车间重任的赵洋,是西安公司的中华小曲库,尤其喜爱K歌。将所有不便在工作岗位上表达的感激、赞许与鼓励,都巧妙地融合在了歌声中,西安的金话筒一开腔,满堂皆是欢声笑语。

就在结束对赵洋的采访之际,语音的另一头传来了他子稚嫩的声音:“爸爸你又讲公司的故事了,我都听腻了!”以往儿子还小的时候,每次爸爸不理他,就如同短笛般乌拉拉的发起脾气来。现在谈到孩子,赵洋最开心的就是他也逐渐成长起来,已经能够理解为什么会从早忙到晚,甚至偶尔会用“老布勒”三个字反过来开爸爸的玩笑了。

火花与闪电的交响乐。这,就是“老布勒”赵洋!

近期杂志

No Results Found
No Results Found
Content Block

疑问或反馈?请联系 Mosaic 团队。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薛典北路71号

Content Block

Questions or feedback? Contact the Mosaic team.


Gupfenstrasse 5
Uzwil
9240
Switzerland